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融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也是企业理财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企业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1.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2.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按照资金来源和渠道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商业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留存收益融资、股票融资等。 

       3.鼓励企业发展内源性融资

       对银行贷款以外的多种融资方式,要因势利导,加强政策扶持,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要通过完善法规、健全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规则,加强规范和管理,以发挥各种融资渠道特有的优势,以能建立起结构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比如,对已经从“地下”走到“地上”对民营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的民间融资,尽快制定出台《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成立民间融资中介组织,实现居民储蓄向民间资本的有效转化,同时将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为民间融资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 

       4.注重存量融资

       存量融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

       资金不足无疑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但资金过多也会适得其反,其必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形成浪费。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

       增量融资与存量融资的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的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融资实际上是对资金运用的一种调整,它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减轻企业融资的压力。 

       5.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积极开展更多、更新的信贷品种,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企业日益增多的、临时的、合理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外部融资创造良好环境。 

       6.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

       融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完善的资本市场相配套,但我国目前的融资方式和手段还不多,企业很难成为独立的融资主体,因此只有按市场要求建立严格的融资运行机制,使融资体制真正地面向市场,建立多种有效、便利、快捷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

       从资本结构角度看,各种融资方式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没有优劣之争,选择何种融资方式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决定。

       就我国目前企业融资的现状,大力发展多种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约束机制的完善。 

       总之,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企业只有对融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评价融资风险程度,并善于做好与融资活动有关的工作,只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营利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使企业持续经营成为可能。